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政策文件>> 正文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 江苏省教育厅2023年工作要点

编辑:王姝 | 发表日期:2023-05-26 | 点击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重点,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一以贯之把青少年培养成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一以贯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以贯之增强教育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开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战略谋划。

2.健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完善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召开第28次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高校三级党组织“强基创优”建设计划,遴选第二批培育创建单位。健全党对民办学校领导的工作机制,启动实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结对共建三年行动,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3.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建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持续创新。

4.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严的主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对违纪违法案件高发地区和学校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和监督责任。聚焦招生录取、教育收费、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组织实施省属高校政策落实和内控建设情况综合审计,开展省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专项检查和“回头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强化“纪监巡审”联动。

5.扎实做好统战群团工作。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开展“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召开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高校落实统战工作重点任务,深化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举办“教育同心之声”活动。启动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本科高校侨联组织、高校知联会组织实现全覆盖。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6.巩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强化基础教育内涵质量建设。建立省基础教育教指委及其专委会,强化各级教研机构专业支撑作用。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专项行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立项建设300个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开展全省中小学生读书行动。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优化农村边远地区以及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区域内3—6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面向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持续推动2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各地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改革。着力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试点推进城乡寄宿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增强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能力,推进第二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启动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逐步形成科技高中、人文高中、外语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和综合高中等多样化办学格局。主动对接国家“强基计划”,优化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高中和高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协同育人有效路径。

7.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加快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三全育人”学校建设,实施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和教学秩序规范管理专项行动,开展中职学校“文明风采”、职业院校“说教学、说专业、说课堂”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持续推进高职“双高计划”建设和中职“双优计划”建设,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布局。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推动中职学业水平考试与职教高考进一步衔接,强化中职学业水平考试结果运用。实施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设计划,建设一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做好省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建立地方产业教育合作联合体和产业链教育链融合共同体,建设一批省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和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实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育计划,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启动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办好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8.创新发展支撑引领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加快推进部省共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高质量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10所左右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50个左右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00个左右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引导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持续推进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扎实推进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四期建设。做好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创设江苏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坊。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遴选第二批100个省级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完善江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云书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好第九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实施悦读经典—江苏大学生读书行动计划。启动高等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三年行动(2023—2025年),积极构建高等继续教育新体系。

9.加快建设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研究制订我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实施办法,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实施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努力扩大基层老年教育机构覆盖率和老年教育参与率。持续实施社区教育品牌创建工程,力争年新增特色品牌项目30个以上。加强社会教育数字化建设,力争年新增社区教育数字课程资源300小时以上、“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注册用户50万以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推进第二批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举办第26届全国推普周江苏省系列活动。

三、用心用情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

10.加快形成“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加快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行动,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推进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推出一批原创性、具有江苏特色和优势的艺术精品节目和作品。开齐上好劳动课程,拓展劳动教育实施的场所和途径,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扎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项行动,改造提升60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加强国防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国防素养。健全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研制我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升教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1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持续推进创新创业“金种子”孵育项目。健全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和组织保障,优化就业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强化就业统计监测,深入开展就业调查反馈与预警。完善就业督查、就业和招生培养联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激励等机制。

12.着力抓好学生关心关爱和帮扶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学段的精准资助政策体系。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探索建立应急资助制度。推进资助信息化建设,强化数据对接、家庭走访,实现特困对象资助“免申即享”。持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殊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实施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落细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

四、持续深化教育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攻坚

1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为本,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推动基层试点探索,动态管理试点项目,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革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健全完善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管理机制,持续提升考核效能。

14.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造科教融汇新载体、开创职普融通新局面、提升教育协同创新核心能力、打造教育国际交流品牌、开展省市联合共建协同创新示范区,加快构建产教城、科教才互动发展新格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5.推进“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进一步健全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考试评价和校家社协同等政策体系。强化课后服务育人价值,出台课后服务指南,规范引入第三方优质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遴选“双减”典型案例200个左右、“双减”先进典型学校50所左右、“双减”先进典型县(市、区)20个左右。完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政策,深化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强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分类监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推进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和综合治理。持续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

16.强化数字化赋能教育创新。开展省智慧教育平台及样板区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江苏整省试点工作。继续做好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终身学习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实施高校教学数字化推进行动,建强江苏版“三个课堂”,创新开展“苏e直播”活动,用好江苏“教学新时空”。聚焦广大师生实际需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考、评等教育场景的应用。

17.改革教育考试招生方式。持续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督促各地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公民同招”政策。稳步推进中考改革,积极推进体育美育中考,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推进中职职教高考与中职学考专业基本技能考试平稳衔接,进一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升学通道。稳妥推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继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解读,强化生涯规划教育,科学开展学生选科指导,规范综合素质评价及其运用,进一步完善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五、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8.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开展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行动。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布局,打造高原高峰学科,推动学科转型发展,遴选认定一批江苏高校学科交叉中心。

19.突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深入开展有组织重大攻关项目培育行动,推动高校积极承担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科研项目。推动高校围绕区域优势和重点产业需求,探索共建产业研究院、建设产业技术中心、争创区域创新中心,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高校科研平台体系化建设,加快推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高校培育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高校重大科研平台争创科教融汇创新特区。建设一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立项建设一批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持续推进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与产业链对接,加快协同攻关,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20.加快推进科研成果高效率转化。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开展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实体经济活动,继续举办“揭榜挂帅”技术转移品牌活动—“专利(成果)拍卖季”“J—TOP创新挑战季”活动。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工作站布局,加强高校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

21.推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和对口支援。引导高校科技助农,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广泛开展面向“三农”、面向乡村振兴的技术技能培训。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深化“组团式”教育帮扶,鼓励开展职业教育结对,支持东西部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化苏南苏北教育结对帮扶与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2.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力推动江苏高水平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理工农医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优化江苏高校大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增加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等自主培养人才境外学习学分项目,加大中外联合培养博士派出力度。依托江苏—英国、江苏—加拿大等中外高校合作联盟举办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活动周。开展“江苏高校巡展”留学生招生宣传月、“悦读江苏”外国留学生阅读活动、“锦绣江苏”海外大学生暑期学校和国情教育等系列活动。实施“郑和计划”,建设5所左右“郑和学院”,为“走出去”企业在所在国培养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本土人才。推动成立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办好第十八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

六、健全完善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机制

23.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举办第五届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周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机制。继续举办全省中小学“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组织开展第八届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实施“宪法卫士”2023年行动计划,推动宪法法治教育广覆盖。深入推进行政许可“一张清单”管理,制定省教育厅“双随机、一公开”数字化改革和监管工作方案,着力提升教育领域监管效能。

24.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主体责任,督促“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到位。推动省有关部门调整民办高校收费政策,完善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归入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监管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持续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制度。实施省属高校学生宿舍重点项目建设行动。

25.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落实师德“第一标准”,继续开展“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等推选活动。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力度,引导广大教师规范从教。实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行动。加快推进高校人员总量核定工作。指导高校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出台《江苏省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修订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县域内、城乡间、学校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重点建好12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协作组。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试行)》。继续做好“苏教名家”“江苏特聘教授计划”“江苏省教学名师”等重大人才项目申报推荐工作。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调整长效机制。

26.筑牢教育系统安全稳定防线。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与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各校扎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风险防控各项工作。聚焦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校车与交通安全、校舍及学生宿舍用床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工作专项治理,全方位、拉网式、常态化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指导各地各校切实做好防欺凌、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持续开展“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和“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县(市、区)”创建工作。持续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27.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开展2023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推进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教育职责。扎实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双减”、校园安全等各类专项督导。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加大典型问题督办、曝光力度。实施各级各类教育评估、监测、认证项目,充分发挥教育评估的鉴定诊断、监测预警、决策咨询和服务改进作用。

28.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科研体系。强化科研先导、教研专业支撑作用。健全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科研组织机构。实施教育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区域人民满意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学龄人口变化与教育资源预测等方面研究。加快研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引》,开展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29.提升教育装备服务保障水平。实施教育装备标准体系建设项目,推进全省教育装备管理与服务平台、省中小学教学仪器网上采购(推荐)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扩大实验室和图书馆管理人员省级培训规模,提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30.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氛围。持续深化教育宣传协作机制,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成就,营造广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与处置工作,持续改善教育网络舆论生态。继续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持续提升建议提案办理质效,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心支持。